战国玻璃珠-乐山南充内江玻璃瓶厂
发布时间:2019-08-26 来源:
玻璃瓶 编辑:www.867788.com 浏览次数:235
战国玻璃珠-乐山南充内江玻璃瓶厂
战国玻璃珠,1978年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,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。最大径2.5厘米。其中一串由七粒单色玻璃珠穿成,珠呈圆形,紫褐色,表面光洁,器形规整。另一串珠子装饰精美,为典型的蜻蜓眼玻璃珠,多呈大小不等的扁圆体,以浅蓝色或绿色为基色,表面饰以数个白色、浅蓝色的同心套环,其中心部位略高于四周,呈凸起状。此串玻璃珠以缠丝法制胎,再分别蘸取白料和浅蓝色料,呈环状点于珠胎之上,在两者均未完全凝结时黏结而成。这些玻璃珠色泽艳丽,造型规整,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,堪称战国时期玻璃珠的代表作。

鹅钮玻璃印,战国玻璃器。这是一对鹅形印章,一雄一雌,雄鹅印高8.5厘米,雌鹅印高7.6厘米。翅膀用三条弯曲的凹线纹表示,颈部以下装饰月牙纹。雄鹅印文刻的是“金得”,雌鹅刻的是“大吉”。 平板玻璃牌饰,汉代玻璃器。1983年于南越王墓出土,现藏于南越王博物馆。长10厘米,宽5厘米。长方形,在穗状纹饰镀金铜框内嵌一块浅蓝色透明平板玻璃。玻璃底部衬麻布,嵌入薄木板,再覆一块铁盖,盖板当中有两个半环钮。玻璃光洁,透亮,气泡少,厚薄一致。玻璃属铅钡玻璃,其中铅和钡的含量分别高达33%和12%,属中国古玻璃系统。平板玻璃在汉墓中属首次发现。过去,人们认为中国平板玻璃出现较晚,而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玻璃制造业有重要意义。 绿色玻璃杯,汉代玻璃器。1955年于广西省贵县汽车路5号墓出土,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。高3.5厘米,口径12.5厘米,厚0.4厘米。压模成型,半透明,外腹饰以汉代常见的弦纹,与河北省满城发现的西汉玻璃盘相似。